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哪一句72句精选文案

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

1、赏析: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可以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站在高处,从全局出发。

2、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相近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出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3、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常觉到农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到的况味,绝不似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4、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当局者是指下棋的人;旁观者是指看棋的人;清是清楚,明白的意思。

7、含有这个道理的诗是宋朝大文学家,词人,诗苏轼的《题西林壁》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当事人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反而看的比较清楚。当局者迷,处事往往有如我们穿行于群山之间。办一件事,当事人往往会较多地考虑事件对自己、对涉及者的影响,而患得患失。旁观者清,则有如我们坐在书桌旁看地图。旁观的人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看待事情,因为没有太多利益得失困扰,他们一般能理智的看待问题,能深入地分析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游山西村》宋代:陆游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0、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11、又逢可遵和尚,诗兴大发,写下奇趣横生的《题西林壁》。

12、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3、描写西湖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1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不止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鉴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表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

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0、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哪一句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

2、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很明显是电信诈骗分子的行骗手段,千万不能信啊。”民警苦口婆心劝说,让她不要相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可是刘姓女子根本不相信民警的话,还一再表示,自己要换一家不管闲事的银行网点汇款。民警又给她讲了工作中遇到的不少类似案例,还找来她的丈夫一起劝说。她的丈夫告诉民警,他前一天劝说了妻子一晚上,可她就是不肯听。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5、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意思的诗句: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诗句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10、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11、该诗句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

13、当时苏大学士被贬在黄州,宋神宗皇帝一时兴起想让苏学士离自已近些,让他到汝州,于是他在途径庐山时,看到庐山美不胜收,奇妙无比,游东林壁,遇到"顺菩提",游西林壁,看到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14、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身处事中的人迷,在一旁观看的人往往对事情有正确的判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5、人为什么不能自见面相?因为“我”是当局者,只向外看,当然看不见自己。可是见识他人则一目了然,因为这个时候只是旁观者。人的生理机能充分说明当局者迷,而这个“当局者”就是“我”,佛言“我执”。必破我执,契证无我,才是觉而不迷。

16、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17、同理,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比如我久住在一个城市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银行;看见了一座房子就想到它是某个朋友的住宅,或是某个总长的衙门。这样的“由盘而之钟”,我的注意力就迁到旁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地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子究竟像个什么样子。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或是总长衙门,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再就上面的实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它是避风息凉的或是架屋烧火的东西。在散步时我们没有这些需要,所以就觉得它很有趣味。

20、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苏轼

1、同理,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比如我久住在一个城市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银行;看见了一座房子就想到它是某个朋友的住宅,或是某个总长的衙门。这样的“由盘而之钟”,我的注意力就迁到旁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地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子究竟像个什么样子。

2、《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再就上面的实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它是避风息凉的或是架屋烧火的东西。在散步时我们没有这些需要,所以就觉得它没有趣味。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在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兵力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袁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楚汉相争,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积极听取张良、萧何、韩信的意见,做出正确抉择,建立西汉大业。而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意见而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我们应该从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8、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或是总长衙门,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10、《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11、(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12、要保持头脑清醒,心地清明,必须做一个旁观者,譬如宇航员从外太空才能看清地球全貌。要对现实世界人生做一旁观者,必须归命阿弥陀佛,心寄极乐净土。

13、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我小时在乡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的也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1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启示我们:

15、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较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16、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1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8、“当局者”往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知道自己是在云里还是在雾里,而只有“旁观者”在一边才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才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9、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20、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四、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

1、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中写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旁观者清发音pángguānzhěqīng释义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示例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近义词了如指掌反义词当局者迷

3、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菜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据媒体报道,近日有一位中年妇女相信了骗子的花言巧语,社区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劝了半天就是不听,险些汇出更多的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天上午,这名刘姓中年妇女来到五龙河西社区网点汇款,柜员向她询问汇款的原因、用途等情况,对方迟疑了一下,随后表示自己不想回答这些问题,态度坚决地要求汇款。

7、《宋史·陈宓传》中有一句话:固执己见。这已成为一句汉语成语,意思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在我们的身边,固执己见的人比较常见,就拿时下防范网络诈骗来说,因固执己见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大有人在。现在的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狡猾,诸如贷款诈骗、引诱兼职刷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虚假购物诈骗、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购买游戏装备诈骗、低价引诱诈骗、运用APP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杀猪盘”骗局等等,让人防不胜防。

8、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11、当局者和旁观者,原指下棋的和看棋的人。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和旁观的人。当事人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客观,却看得清楚。《新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清楚之意)。”

12、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固然有些好古董的人是贪它值钱,但是觉得古董实在可玩味的人却不少。我到外国人家去时,主人常欢喜拿一点中国东西给我看。这总不外瓷罗汉、蟒袍、渔樵耕读图之类的装饰品,我看到每每觉得羞涩,而主人却诚心诚意地夸奖它们好看。

相关文章

  • 形容人多的四字成语有哪

    一、形容人多的四字成语 1、(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用于公共场所 2、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

    2024-04-20
    59
  • 形容人多的词语有哪些四

    一、形容人多的词语 1、(解释):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2、驾肩接迹:形容人多。 3、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4、(出自):南朝·梁·周兴嗣《…

    2024-04-20
    59
  • 人的品质成语大全 四字

    一、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 1、功成名遂: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2、拳拳服膺全心全意推诚相信推诚相见 3、(译文):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堆积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的…

    2024-04-20
    59
  • 形容人的词语褒义词14

    一、形容人的词语 1、骈肩叠迹:形容人多拥挤。 2、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3、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

    2024-04-20
    59
  • 形容人美丽的词语100个

    一、形容人美丽的词语 1、其实,我最先认识你是在照片上。照片上的你托腮凝眸,若有所思。那份温柔、那份美感、那份妩媚,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2、只见一个身穿藕色纱衫的女郎…

    2024-04-20
    59
  • 形容伤心的词语 4个字

    一、形容伤心的成语 1、百业萧条: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用来形容社会的衰败。 2、2017年度最“伤感”的成语, 3、(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

    2024-04-20
    59
  • 形容冬天的句子简短14

    一、形容冬天的句子 1、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3、寒气逼人残冬腊月天寒地冻…

    2024-04-20
    59
  • 形容冬天的词语唯美14

    一、形容冬天的词语 1、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2、出处:《喜雪》:视漫天飞雪 3、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 4、冷冰冰:形容物体很冷。注意:一般多用于形容不热情或不温和。…

    2024-04-20
    59
  • 形容初夏的诗句开场白

    一、形容初夏的诗句 1、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3、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2024-04-19
    59
  • 形容吃饭快的成语是什么

    一、形容吃饭快的成语 1、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2、形容一样东西很松脆,或者一个人的声音很干净利落。 3、荦荦大端:很显著的大的方面。荦荦,明显。 4、我国…

    2024-04-19
    59

返回顶部